“我国在短期内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法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数达10.6亿人,近3亿人按月领取养老金,这一制度成为造福所有老年人的制度保障,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显示的是法定养老金制度的普惠性。”在近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举办“第五届全国养老金发展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发言中如是说。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何文炯在发言中表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每年举行一次大会讨论有关养老金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养老金领域重大制度和政策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目的就是要准确把握有关养老金的基础理论和规律,为国家、各用人单位和老百姓的决策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服务。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志强表示,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金融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尤其是第二、第三支柱的发展空间巨大,对完善养老保障体系至关重要。基于此,他提出,一是为扩大企业年金覆盖率,需要政策采取多角度、多举措联合推动。二是提高个人养老金参与度,在开户、缴存、投资等各环节的推进都需要政策与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三是加强养老金融宣传普及和投资教育。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剑认为,保险业在提供养老金融综合服务上有独特优势,分别可以从负债端、资产端、服务端三个层面来发挥其优势。养老金融机构需履行好专业养老机构的使命和责任。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德英强调,养老金融与科技金融的融合,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形成金融、科技、产业的良性循环。同时,养老金作为绿色与可持续投资的重要载体,与绿色金融的融合有助于养老金完善经济社会功能。此外,数字金融的发展也为养老金融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一体化数字平台建设,可以赋能养老金投资管理,提升投资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辽宁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提出,当前应采取多种措施推动二三支柱发展。第一,推动企业年金与个人养老金的融合与协调发展。第二,打通二三支柱的资金流动渠道。第三,鼓励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推动本企业职工建立个人养老金。第四,允许雇主自愿为本企业加入个人养老金的职工在税后提供一定比例配比缴费。第五,对职工数量达到1000人以上,没有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试行“准自动加入机制”。第六,允许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将集合计划“零售”给本企业职工建立的个人养老金账户。第七,探索第三支柱与全国社保基金边界交叉可能性。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席恒表示,数字经济是包含新物质资料、新技术介质、新型劳动者概念在内的新质生产力。应基于“风险共识,责任共担、权益共享”的养老保险理念,在筹资端采取养老保险关系与雇佣劳动关系“脱钩”、发展职业生涯连续缴费等措施,实现“量能负担”;在待遇端完善算法,采用全职业生涯连续缴费、特殊人群奖励或制约机制等措施,实现“权益共享”,推动养老保险适应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林义提出,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发展和经济环境变化,我国单一层次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可持续性面临较大风险,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发展的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提升,新业态劳动者就业方式出现变革,这使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养老金分会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金维刚分析称,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是国家法定公共养老金制度,是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筹资方面构建了单位缴费、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以及基金投资运营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郑伟提出了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五点政策建议。一是合理确定养老金水平。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作为目标标准,分两个阶段逐步提高农村居民养老金保障能力。二是积极引导居民增加个人缴费。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作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缴费的目标标准,鼓励参保居民增加个人缴费、长期缴费。三是逐步提高政府补贴标准,按与个人账户养老金1:1的关系安排基础养老金,扩大基础养老金中政府补贴的规模。四是推动落实集体补助。采取帮扶补助、普惠补助、激励补助等形式,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集体经济补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试点。五是建立健全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形成科学的基础养老金确定和调整幅度计算办法,使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养老保险的补充调剂,增强参保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田军指出,目前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存在三大核心痛点:第一,开户虽然多,但投资很少。第二,产品虽然多,但产品同质化。第三,个人养老金产品涉及保险、基金、储蓄和理财,也需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控制。
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年金处处长陈娟娟指出,个人养老金试点项目需要不断深化研究,包括探索税优政策的优化路径、拓宽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渠道以及引入市场化投资顾问服务等,以期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的实际需求。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养老保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原副书记周红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近一年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情况。第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稳健。一是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基本实现全覆盖;二是待遇水平继续提高;三是基金收支保持在良性区间。第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实施平稳。一是制度的公平统一性进一步增强;二是基金调剂力度不断加大;三是地方政府支出责任进一步压实;四是对省级政府养老保险工作进行考核。第三,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一是坚持自愿、弹性原则;二是采取渐进式的做法;三是推迟5年提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四是明确了配套保障措施。第四,发展企业年金,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一是配套政策不断完善;二是补充养老理念渐入人心;三是产品逐步丰富;四是服务模式持续优化。第五,《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暂行办法》颁布。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鲁全表示,本届论坛为人社部门、养老金融机构和学术界之间搭建交流的平台,不仅保持学会举办这类交流活动具有多方参与、多元议题的显着特点,还增添了新观点、新判断、新的分析框架等新特点。他代表学会表示期待今后有关各方继续围绕养老金领域的改革与发展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深入探讨,共同促进我国养老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