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的崛起,正在引发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随着每月几部爆款的频繁涌现,演员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短视频和长视频平台在这个春节档齐齐推出自家片单,将微短剧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峰。然而,在行业欣欣向荣的表象下,一种名为‘唯热力值论’的危机正悄然蔓延,制片人与创作者们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
在与一些微短剧制片人交谈之后,我们了解到,当前行业对爆款作品的强烈需求,已形成了一个近乎苛刻的环境。许多平台都设有“试用期不爆即走”的规定,让新入职的从业者在六个月内必须推出一部热度超过400万的微短剧作品,才能继续留任。这一要求不仅让安仪这样的制片人倍感压力,也折射出行业人事流动的无情。
一位新入职的制片人安仪坦言,尽管在之前的工作中她积累了一些制片经验,但进入到肩负重任的短剧平台后,她面临的则是一场艰苦的心理战。设计剧本、寻找合适的IP、督促后期进度等各项工作都要在有限的时间中完成,同时还要承受来自领导与市场的双重压力。
微短剧的‘唯热力值论’不仅是数字背后的市场竞争,更是一场人才的终极淘汰秀。一名编剧在试用期间因未能打造出符合标准的作品,被迫辞职的案例并非个例。行业内的离职潮愈演愈烈,而高薪的吸引则形成了更大的马太效应,只让少数优质人才聚焦在头部平台上,普通平台的人力资源愈加匮乏。
虽然微短剧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在眼下,制片人和编剧们却各自担心自己的未来。即便是成功推出爆款作品,他们所获得的分成与涨薪条件依旧不明确。与其说是在创造艺术,他们更像是在应对一场场盈利的赌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把握转瞬即逝的机会,成为了每个从业者的考验。
安仪相信,剧本是微短剧是否能成为爆款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尽管有些项目因选对了演员和制作团队而大获成功,但在制片人看来,剧本的优劣占据了60%的成败。行业内一位资深编剧也曾感叹,近年来微短剧的拍摄很多时候变成了一种流水线作业,想要创造真正有深度的作品愈加困难。
在这个被数据和流量驱动的时代,微短剧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快消品,能否真正打动观众的心,仍然是困扰着每一个创作者的问题。尽管行业内对于精品化的追求越来越高,但在安仪看来,微短剧的受众如果仍然停留在下沉市场,那便再难以形成真正的精品。
时间将如何验证微短剧的发展道路,是行业中每个人都在密切关注的难题。或许在未来两年,微短剧仍然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年后,能否继续保持这样的辉煌?一切都仍未可知。能否在爆款与精品之间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是决定微短剧生死存亡的关键。对于微短剧从业者而言,’跑路‘一词并非夸张,而是一种不得不面对的生存现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