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虐杀原型2野外试验小队是真的吗?
时间:2024-06-15 08:13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新华网南京6月13日电(庞雪汀)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公布“2023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由江苏省美术馆公共教育部门策划的“与美相约——大众审美感知体验课”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公共教育项目奖。据介绍,围绕“大众审美”这一主题,“与美相约”项目在2023年开展了63场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活动,精准定位不同受众群体,让人们在美的熏陶中提升审美感知能力。项目开展以来,直接参与人数超过17000人,线上参与超千万人次。

  “与美相约”,正是江苏省美术馆秉承为民服务的理念,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一次剪影。推动艺术进乡村、进学校、进基层,开展精品展览、学术讲座……近年来,省美术馆不断拓宽思路,盘活美术馆资源,注重融合发展,在省内持续释放示范带动辐射效应。

  “我们坚持‘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理念,以‘公益性、学术性’为立馆之本,遵循新馆、老馆‘错位发展’的模式,充分发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大众美育职能,推进展览、典藏、学术、公教、创作协调发展。”江苏省美术馆馆长王法表示。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如何用拳击作画吗?”儿童拳击水印版画,是“与美相约”项目针对少年儿童群体“独家定制”的创意艺术活动,宋曙光、孙鹭两位老师引导孩子们将挥洒颜料与拳击练习相结合,完成概念版画的创作,实现了音体美教育的多元融合,寓教于乐。

  不仅仅是“与美相约”项目,江苏省美术馆开展的不少公教项目都围绕“青少年美育”做文章,取得了不俗反响。

  “链接一所学校、培育一名教师、建立一套特色课程体系”。自2021年起启动的“用艺术启迪心灵——乡村青少年美育计划”已在江苏、陕西、江西、西藏4省(自治区)19个县(区)实施,覆盖了40余所乡村小学,惠及近5000名孩子。从江苏盐城的海边小镇,到三千多公里外的西藏山区,项目成员带着精心准备的艺术课程走进乡村小学课堂,带着孩子们做版画、写书法,甚至还办起了小小的“美术展览馆”。每一次活动,都是乡村少儿与艺术家们的“双向奔赴”。

  “在送艺术进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非常有灵气,可以用寥寥数笔就勾画出灵动活泼的小鱼、展翅翱翔的雄鹰。”省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高木说,“希望我们的课程能够进一步提升孩子的美智和创造力,让孩子们尝试像艺术家一样去思考和创作。”

  “‘五育并举’是我国一直坚持的核心教育理念。推进青少年美育公教项目,是我们紧跟国家战略部署的有力举措。”王法说。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学校美育做出全面统筹部署;2023年教育部又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美术馆美育公教活动的推行,无疑是对学校美育工作的社会性补充。

  在江苏省美术馆系列公教活动开展近三年以来,已经链接了江苏地区二十余所中小学,接下来,省美术馆还将在各大中小学打开“艺术盒子”,以灵活多样的移动展览形式,让优秀文化艺术科普展走进校园。

  “艺术盒子”,是一种适合大众美育理解认知的活动展柜,打开后就成为一个临时展览空间。2024年下半年,省美术馆计划以“新金陵画派”和“水印木刻”为主题打造两套“艺术盒子”,并将它们送往中小学、机关、企业、医院等单位。

  这是该馆坚持“艺术为民”办馆理念,让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又一次探索。多年来,如何让看似“高大上”的艺术作品被更多的人看懂、接受,做到雅俗共赏,是省美术馆一直在做的尝试。

  刚刚获奖的“与美相约”项目就选择版画——这一自古以来就用于文化记录与传播的工具作为突破口,开展了版画艺术书展活动,让艺术作品从“高高在上”变得通俗亲切、可感可触,拉近与公众的距离。

  绚丽的画册、绘本,精美的版画工艺品,别具一格的文创产品……在版画艺术书展上,各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区域,并且很容易融入其中。展览现场,还设有版画艺术工坊,观众可以现场撸起袖子,体验简单的版画制作过程,沉浸式感受版画艺术的魅力。

  “我们要让版画艺术书展成为志趣相投的艺术创作者们分享创作的相聚时机,也成为带动广大青年市民群体、大学生、艺术爱好者对艺术更多地关注、学习、思考、感知的一种全新方式,进而形成一种普及艺术知识的有效途径。”省美术馆副馆长刘彤彬说。

  剪纸、绒花、雕版印刻、传统造纸、手工制笔……公众喜闻乐见的非遗技艺,也成为美育公教项目走近大众的方式。江苏省美术馆围绕与艺术创作相关的非遗项目,通过主题讲座、现场观摩、互动体验、学习创作等形式,让公众了解非遗技艺的历史与传承过程,从而更深入的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内核与民族精神所在。

  此外,美术馆还面向23至70岁左右的广大艺术爱好者、从业者群体,开展艺术学术讲座。讲座围绕江苏本地“新金陵画派”“水印木刻”两个优秀文化品牌,结合丰富馆藏资源,邀请周一清、濮存周、万新华、刘毅等多位在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现场授课,为公众深入浅出地介绍“新金陵画派”“水印木刻”学术流派及其代表艺术家、代表作品,帮助观众更好解读大师的艺术成就,了解美术史知识。

  “感谢江苏省美术馆给我们提供这个学习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了解大师的作品。”“通过老师的讲述,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傅抱石先生,让美术馆中的人物和画作变得有温度起来。”在美育系列讲座留言单上,字里行间流淌着公众对活动的喜爱与肯定。其中不仅有南京本地的“粉丝”,也有来自无锡、常州等周边地区的艺术爱好者。同时,课程内容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线上总阅读量已超千万。

  除了打造优质公共教育项目,江苏省美术馆也在策展和典藏方面耕耘多年,并追求着创新发展。

  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该馆推出了“2024·大美之夜——夜游美术馆”活动。“陈琦:於我归处”展览导赏,悠扬婉转的古琴、昆曲展示,活力四射的现代舞表演……传统与现代文艺形式的巧妙融合,让观众仿佛“逆时间之流而上”,遨游在艺术的殿堂。

  “我们集中优势力量打造精品示范展览,在注重展品内涵解读的同时,在展陈设计、形式创新上展现了新的视角,带来了较强的艺术张力和文化能量。”王法说。

  近年来,省美术馆不断构建自有展览品牌体系,包括“感悟生活”艺术家作品展、“悲鸿风度·油画双年展”、“多元∞计划”青年艺术家展览、“大美藏真”收藏展等,形成了可持续性稳定的展览序列。

  同时,馆方还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为现代展览注入新能量。“江苏·版画艺术展览月”在展馆中使用了AR技术和空间交互定位技术,将数字视觉内容以空间迭加的呈现方式应用到展览中,实现“数实互生”的多维观展体验。“未来实验室:科技美学与新媒体装置艺术展”引入影像、新媒体、装置等试听互动媒介,打造双向甚至多向的、实时的、循环往复的艺术形式,呈现具备实验性、探索性、交互性的艺术创新作品。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正确价值方向,为广大受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服务,不断打造精品展览,推进美育公教项目,努力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江苏省美术馆馆长王法说。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