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走出了不少开国猛将,譬如我们熟知的许世友,王近山等人,被誉为“军中猛张飞”的刘昌毅,倒是鲜为人知,但是在军史上,刘昌毅立下的战功可是彪炳史册。
说刘昌毅是“猛张飞”,也是源于他脾气暴躁,耿直,1949年,淮海战役结束,我军总歼敌55.5万余人,这是一场60万人对80万人取得大胜的战斗,战后,解放军召开了庆功会。
二野,三野各部队主要指战员都应邀参加了会议,刘昌毅时任二野三纵副司令员,他也受邀参会,作为淮海战役的总前委书记,邓小平挨个与各指战员喝酒,庆祝。
1929年,15岁的刘昌毅参加了红军队伍,参加红军后,别看刘昌毅年龄小,打起仗来,却是一点也不含糊,由于他的勇猛,他升级很快没多久就当上了连长。
万源保卫战时,刘昌毅由于冲得太猛,身负重伤,昏迷数日不醒,队伍的战友一看,估计刘昌毅不行了,就给他打了一个棺材,埋葬刘昌毅时,他的警卫员哭的十分伤心,他拿出刘昌毅的配枪,喃喃道:“连长最喜欢这支枪了,就让这支枪跟连长去吧。”
说着,警卫员将枪放在了刘昌毅的手中,让警卫员惊奇的是,他在放枪时,忽然看到刘昌毅的指头动了一下,警卫员很惊喜,大喊:“连长还没死,连长还没牺牲。”
就这样,刘昌毅逃过一劫,在队伍医务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几天后,刘昌毅醒了过来,伤愈后,他又回到了一线队伍,继续率部作战。
由于这次大难不死,刘昌毅冲锋时,冲得更猛,他说:“我的这条命不值钱,是捡过来的,都已经死了一次,还怕什么?”
虽然刘昌毅是位猛将,但是他有时候也有很高的智慧,1941年5月12日,时任决死三纵队参谋长的刘昌毅得知日军一个小分队7辆物资车经过子洪口南下前往长治。
5月13日上午10点,日军七辆汽车果然按时来了,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刘昌毅一声令下,打得敌人人仰马翻,仅20分钟的时间,敌人近百人被击毙,无一人漏网,我军仅牺牲一人。
刘昌毅除了勇猛,他本人也有很高的武艺,这或许也是他常年冲锋在前,都能幸存的缘故之一,在豫西抗战时,刘昌毅还用自己的一身武艺,留下了一个传奇故事。
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斗,国民党部队一败再败,在河南,汤恩伯40万军队全面溃败,为了对抗敌人,豫西等地的老百姓自发拿起了武器,与敌人进行斗争。
129师师部根据当地老百姓的请求,向豫西地区派了南下部队,刘昌毅任司令员的第六支队便是其中一支队伍,让刘昌毅没想到的是,他初来豫西,就遇到了一个小难题。
豫西地区由于有个千古名刹少林寺,因而民风彪悍,在郏县,有一个叫杨明照的人,打着抗日的旗号,拉起了一个叫“武圣学”的组织。
刘昌毅来到豫西后,根据刘邓首长的安排,在这里深入发动群众,建立广泛的统一抗日战线,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等,没多久,他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初创成功。
刘昌毅在建立根据地时,也听说了“武圣学”这个组织,得知武圣学有上千人,刘昌毅便起了招揽之心,因为如果能够将“武圣学”收编的话,对于抗战事业来讲,完全是一个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何德庆是个很沉稳的人,他接到刘昌毅的命令后,并未直接上门,而是先在民间了了“武圣学”的情况,何德庆得知,国民党汤恩伯也曾派人想要收编武圣学打八路军,被武圣学的负责人杨明照给拒绝了。
除此之外,何德庆还打听到了一个重要信息,杨明照此人虽然是武圣学的头领,但是他的这个组织和普通的土匪不同,因为杨明照领导的这个武圣学经常扶危济困,打抱不平。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