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二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 (村BA)总决赛正如火如荼开展,来自全省11支乡镇球队在乡村院坝、田间地头“篮下对决”。
聚焦乡村宜居宜业新变化,关注农村乡风文明新风尚,即日起,四川新闻网推出《村BA代言我的村》系列报道,将镜头与闪光聚焦新时代村里的年轻人。他们成为这场赛事的主角,他们化身为村里的“代言人”,他们就是全场的MVP!
我是宜宾市兴文县古宋镇球队球员李函骏,图片里穿着7号球衣的那位。这场村BA决赛中,我就是我们古宋镇星火村代表,一定拿出最好的状态,为家乡争光。
记得4年前的三八妇女节,村上邀请全村的妇女过节。我在村里的微信群里提前一周就看到了通知,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通知把过节具体要玩哪些项目,“三八”妇女节的意义等细节罗列得清清楚楚。此外,村两委通过“微协商”走访征集大家意见,活动当天,在村活动室准备了数套苗族服装,免费提供给大家体验。
看到这则消息,我立马给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奶奶打去了电话,让她那天不要去地里,准时去参加村上的文娱活动。
对了,忘记告诉大家了,我们星火村是一个苗族聚居村,苗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46%。作为汉族人的奶奶,念叨了好多次苗族服饰的精美,这次终于可以体验一把了。
后来,我听奶奶说起了村上的“八卦”,她和其他村小组的奶奶交上了朋友,另外还有之前不太对付的两位邻居,竟然“手拉手”跳起了舞。
有了这次过节的经验,奶奶带动爷爷,两人成了村里事务的积极分子,不管是村里开户代表会、院坝会,还是重阳节的敬老爱老活动、国庆节的升旗仪式都积极参与。就连村里要占地为大家修产业路,她也能听懂其中的政策由来和利好,“打总一句话,村上想把去地里干活的路修好,方便大家种地,就是要一家占点地,让出来就是……”
前两年,我回家看望爷爷奶奶,竟发现家门口贴着“双文明户”“热心公益户”的牌子。没想到几月没回家,都当上“先进”了。原来是爷爷奶奶去村上开院坝会的时候得知,村上正在参与兴文县的“双文明”创建活动,只要把家里卫生打扫干净、儿女彬彬有礼、乐于助人、认真种地,就有可能被评选上。“当然,我和你爷爷热心于参加集体活动,自然也是加分项。”奶奶得意地说。
那天,正边看电视边聊,家里的电视却“罢工”了。我本来打算开车去县里请人来修,结果奶奶拉住我,“不要慌,我有办法”,她拿起电话打给了村里会修电器的杨育老弟。“小杨是村里志愿服务队的,平时你不在家,像电灯电视坏了,就找他来帮忙看。效率很高,但就是有一点‘不好’,他连辛苦费都不收。”奶奶不停“抱怨”,叮嘱我给杨育老弟多买几瓶水。
当时,我心里不断犯嘀咕,这不跟城里社区网格员服务独居老人一个道理吗?去我们村的党支部书记张漂大哥家串门才知道,这是我们村今年做的“四微”治理模式中的“微服务”。
除了修电视,提供挖堡坎指导,免费帮村民修水管,过年请书画家写对联免费送给村民,这些都是志愿服务队提供的服务。张漂大哥还开玩笑说,要是我长期待在家里,就可以开办一个篮球培训服务,专门教村上的小朋友打球。然后也可以给我开一个“微积分”账户,像爷爷奶奶那样,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四微”还有一个“微”,是微讲堂。没想到爷爷奶奶在家也会上课,只不过他们上的是农业知识课、村规民约课、如何跳好苗族舞蹈课。
隔壁的邻居通过一次跳舞,握手言和;会技能的邻居,顺手免费帮忙修修电视;大家还经常坐在一起上上课、集思广益出点子帮助村里创新发展产业……
在我们村,这样如“星火”一般的微小服务、微小集体活动,如同燎原之势,逐步影响着村里的村风村貌。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