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畈村位于宜城市流水镇西北部,依傍汉江,地势平坦开阔,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势头正盛,拥有30余年的西瓜种植历史,4000余亩林果业蓬勃兴起,近8000亩红薯、紫薯种植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多家家庭农场、合作社及加工厂构筑起多元经济格局,年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6000余元。
村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水库、垱坝、堰塘、渠道等一应俱全,保障耕地旱涝保收;生活功能持续升级,村组道路硬化、排水供水优化、卫生管理常态化,村民生活幸福安康。
上有天堂神仙境,下有流水孔畈村,美化农村添新景,鸟披霞光报好音……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八)上午,宜城市流水镇孔畈村花鼓戏开演,村民齐聚在村里的花鼓戏小舞台前,台上戏韵悠扬,台下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
活动现场,演员们演唱的《天女下凡观孔畈》《流水面貌更加新》《干群一心更加新》等戏曲的唱词均由孔畈村花鼓戏编曲人孔令友精心创作而成。
孔令友从4岁开始接触花鼓戏,今年已79岁。多年来,他将孔畈村的新貌、村民的生活点滴融入唱词,用质朴的语言和灵动的韵律,讲述着家乡的故事。
“花鼓戏在孔畈村流传了200多年。随着时代发展,唱花鼓戏的人越来越少。为了不让这门艺术失传,我把党的好政策以及村里的变化、先进典型写进唱词,以吸引群众关注并参与。”孔令友说。
孔畈村许多村民前来听花鼓戏,觉得很有意思,自发加入进来,边听、边学,如今村里已有25名村民熟练掌握花鼓戏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女儿孔露和侄女熊海燕从小喜欢唱歌、跳舞。那时候村里有逢年过节唱大戏的传统,每年春节期间,村里的花鼓队会挨家挨户表演。她们两个跟着一起唱跳,可以得到许多糖果。”李明均说。
村民刘幺秀也是孔畈村传承花鼓戏的新生力量之一。她已经学了5年花鼓戏,从最初只能跟着哼唱几句简单的曲调,到如今能独立完成多个经典唱段的表演。
刘幺秀还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向村里的孩子们讲述花鼓戏的历史和魅力,手把手教她们一些简单的动作和唱腔。
近年来,流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振兴,不仅为孔畈村打造了文化活动阵地——花鼓戏小舞台,还出资为花鼓戏演员购置戏服和乐器。
有了专业的舞台和设备,村民们学习花鼓戏的热情愈发高涨,从最初的几人排练,到如今每场演出座无虚席。
在流水镇的大力支持下,花鼓戏在孔畈村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凝聚村民情感、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当天的表演中,孔畈村戏班子还带来了精彩的划旱船节目。在孔畈村村委会前,两位身着艳丽传统服饰的演员,各自“驾驭”着一艘精心装扮的旱船步入众人视野。
旱船造型精美,周身覆盖着鲜艳的红布,船篷顶端装饰着五彩斑斓的花朵,船中的演员眉眼含笑、身姿轻盈。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响起,她们双手握住船桨,恰似船娘在碧波之上悠然泛舟。一旁扮演艄公的演员头戴斗笠,手持长篙,不时做出撑篙、引航的动作。
孔畈村党支部书记冯大伟告诉记者,自从村民们爱上花鼓戏后,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农闲时,大家不是聚在一起打牌、闲聊,就是在家看电视、玩手机。现在,村民们一有空就聚在花鼓戏小舞台前,切磋技艺、交流心得,邻里关系愈发融洽。
“平时她们在上边唱戏,我们就在下边敲锣打鼓,热闹的氛围一下子就被烘托起来了。每次锣鼓声一响,我心里就特别激动,感觉自己也为这传承了200多年的花鼓戏出了一份力。”李安明说,“我打算多琢磨锣鼓的节奏,让它和唱腔配合得更完美,让花鼓戏的名声传得更远,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村的文化宝藏。”
在乡村振兴浪潮中,宜城市流水镇孔畈村全力推进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多年来,全体村民团结一心,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一步一个脚印,使林果产业成为孔畈村的一张名片。
2月5日,记者来到孔畈村,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孔畈村党支部书记冯大伟,他热情地与记者聊起了村里林果产业的发展历程。
冯大伟告诉记者:“我们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西瓜,最初有村民尝试种植,收益不错,其他村民纷纷效仿,开始广泛种植西瓜。最兴旺的时候,全村西瓜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产品畅销十多个省市。”
市场不断变化,单一化种植风险较大。为让村集体经济行稳致远,孔畈村“两委”一班人决定发展林果产业。如今,村里红桃、黄桃、油桃、李子等种植面积达到4000多亩,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为让林果产业更上一层楼,孔畈村做了全面规划,从外地引进市场前景好、口感佳的新品种,丰富水果种类;邀请农技专家到村里开展培训,从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到施肥灌溉等,进行全方位指导。
孔畈村的桃、李、梨等水果品质越来越好,村干部带着精心准备的水果样品,奔赴各地农产品交易市场、大型商超和水果批发商聚集地寻找客商。凭借过硬的品质和村干部的真诚,越来越多的客商被吸引而来,与村里的林果种植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我几乎每年都会来孔畈村收购水果,这里的水果品质好,在市场上特别抢手。”随州水果收购商林华说。
红火的林果产业带富了孔畈村,村民们盖起了二层小楼,添置了现代化家电,生活品质大幅提升。不少家庭还购买了小汽车,村民出行更加便捷。
村民李有为说:“以前我在外面打工,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还顾不上家里。后来,村里林果产业火起来了,我回来跟着干,没想到收入持续上涨,不仅翻新了房子,还买了小汽车,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如今的孔畈村,林果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活功能持续升级,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