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盼儿子到怕儿子:只生一个女儿为何盛行东北农村?
时间:2024-03-25 19:18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每一个孩子都是降落在人间的天使,他们纯洁无暇;每一个生命都是降落在地球的星星,他们的出现点亮每一个家庭;每一声婴儿的啼哭是悦耳的奏乐,在人们耳边千回百转。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国家,在许多传统思想中,人们更想要生下儿子而非女儿,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千百年之久。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性别的看法已经变得宽容起来,在男女平等的如今,有一部分人不可避免地依然怀有更喜欢男孩地心理,但多数人已经不再像过去那般只想要男孩。

  不仅如此,人们甚至有了更想要女儿的倾向。在东北的农村,过去人们都是盼着生儿子,但如今竟是已经变成了怕生儿子,多数人家都只生一个女儿。从“盼儿子”到“怕儿子”,东北农村发生了什么?只生一个女儿又是为何盛行于东北农村?

  中国人偏好生孩子的历史要追溯到千百年前了。在过去,女子遵从三从四德,在家相夫教子是女子的职责,那时的中国是不折不扣的父系社会。

  社会对女子的苛刻覆盖了极大的范围,女子出嫁从夫未嫁从父是传统,更是不能随意出门抛头露面,科举、官场之上也不能有女子。即使到了唐朝民风开放,对女子的束缚也只是减少了一些。武则天即位,女子的地位才有所提高,也是自那时起,才有女子官员被任用。

  历史的书页一页一页翻过,到了中国有封建社会蜕变的时代。彼时的中国前有各国狼子野心、虎视眈眈,后有封建与民主之争,不可谓不乱。中国被全世界虎视眈眈,要想让中国摆脱外患,兵力便需要提升。可女子大多柔弱,男子上阵杀敌更占有优势。

  除此之外,人们的传统思想中总认为“养儿才能防老”。鲜少有人不惧怕死亡,不害怕老去,可人生老病死是无法避免的事,人们总认为女儿成年之后便要出嫁,成为别人家的人,为别人的父母养老送终,只有儿子才是老去之后的保障。

  所幸过去中国在生育方面并不会有所限制,人们纵然不喜女儿却也只是不喜,还是要将女儿抚养长大。但这世上多得是贫苦人家,尤其是在过去,物资原本就极其缺乏,许多人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为了减轻生活负担,许多贫苦人家不得不将女儿抛弃,只为养大儿子。

  每一只蝴蝶在正式蜕变以前,都是毫不起眼的毛毛虫,它们经历了一系列的蜕变,最终拥有美丽的翅膀,拥有精彩的人生。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也开始了蜕变之路,正在伺机放出最美的光环。党意识到,中国的物资已经无法支撑中国的人口数量,于是开始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有意识地控制人口数量,1980年更是实行了一家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只生了一个女儿的农村家庭便冒着被罚的风险超生。

  到了80年代中期,计划生育开始进行了调整,许多省份开始允许农村只有一个女儿的家庭生二胎。然而,此时却出现了人们不愿意生二胎,只生一个女儿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种变化从80年代就开始出现了,人口学家通过调查,发现这种情况在江苏、湖北以及东北地区等别的的省市相继出现。90年代以后,这种情况更是越发多了起来。那么这究竟是为何呢?

  首当其冲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思想的转变。过去人们眼中男孩千好万好,女孩一文不值。可新中国成立之后,蜕变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国力、政策、经济,更有人们的思想。

  人类能在自然界中的生物中脱颖而出,成为“高级动物”,主要源于人类会思考并且思想不断进步、优化。也许刚开始废除封建制,人们会一时之间改不过来过去根深蒂固的思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摒弃过去的思想。

  同理,人们在一开始被限制生育时会有千万种不适,可人类的接受能力实际上是远远大于人们所以为的接受能力的,从70年代到80年代,十几年的时间,人们已经能接受只生一个孩子的转变,对于女儿的偏见也不再像过去这么多。

  除此之外,人们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对生育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生短短数十载,从牙牙学语到面临死亡,人们一生转眼就到了尽头,可许多人一生围着家庭、孩子,到了临近死亡时,才恍然发现自己从未认真欣赏过世间的美景。

  人们意识到在这短短的一生中,更加开心地活着才是不枉费自己来人世间走一遭。这样地意识转变使得人们在消费观上有巨大的转变。

  消费观变了,人们在各方面的开支变大了,多生孩子就成为了一种负担,多一个孩子就意味着人们的消费就要更多,于是人们更加坦然地接受了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

  养儿防老,许多人生儿子的执念是来源于防老,但人们渐渐发现,养儿不一定防老。在封建时代,多数帝王都奉行孝道,男人们为了自己的仕途于前程,便随着帝王追随孝道,可事实上,孝道更多的是一种道德约束。

  这种道德约束并不能约束每一个人。于是人们发现,儿子并不一定能保障自己年老之后的生活。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我们时常在网络上、新闻上看到儿子儿媳虐待老人的新闻,而相比之下,更为感性的女儿反而会出于不忍与心软对老人照拂一二。既然女儿也能在自己年老之后为自己提供一定的保障,人们自然不再执着于生儿子。

  种种原因,导致许多农村人由原本的宁愿超生多生也要生儿子,变得不再想要生儿子,愿意只生一个女儿。

  事实上,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生命。过去那种生了女儿便抛弃甚至将其溺死的行为让人觉得心寒与可怖,这是如今这个时代的人们不赞同的一种行为。

  每个孩子的降生都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我们应该要尊重每一个生命,既然她已经存在,便需要得到善意的对待,每个处于襁褓之中的孩子都有活下去的权利。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让孩子有机会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可却又因为孩子是女儿要剥夺她的生命,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不公正的。

  好在人们如今已经摒弃了过去的这些不公平的想法,社会对女子的包容性也越来越大,这些现象是让人欣慰的现象,也象征着中国人在思想上的进步,思想进步了,国家更会进步。善待每一个孩子,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这是生命的真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