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创”中賡续中华文脉
时间:2024-11-09 07:02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新时代以来,我们坚持“两个结合”,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池春水”,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别开生面,更加生机勃发。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賡续中华文脉。”

  作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是要為民族復兴立根铸魂。

  陶源谷瓷源境,“陶瓷+沙画”“陶瓷+大漆”……不同工艺在“百工百匠——非遗传承人孵化基地”碰撞出新火花﹔

  3D打印、激光雕刻助力陶瓷个性化、定制化生產,本地匠人和“景漂”们创办了约7000家陶瓷企业、作坊和工作室……古老的產业在新时代发生神奇“窑变”,把陶瓷这一中华文明重要名片的底色擦得更亮。

  答案在各民族血脉相融、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会贯通、日用不觉中……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裡,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

  千百年来,正是这种文明不可断的信念、薪火相传的使命、“向内凝聚”的自觉,使中华民族虽歷经沧桑、饱受磨难而生生不息、牢固凝聚,使中华文明虽迭遭忧患而弦歌不輟、辉光日新。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但这种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為支撑的歷史进步过程。这正是中华文脉賡续的重要密码。

  回望歷史长河,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给文物插上科技翅膀,“数字故宫”走进千家万户﹔从东方美学、传统服饰中找灵感,在当代审美、日常需要中找方向,山东曹县掀起“汉服潮”……

  “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歷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代中国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歷史上非常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復杂、更艰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為、敢於善於斗争,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復兴的歷史伟业。”

  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品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復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於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坚持守正创新,正是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為强国建设、民族復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从歷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歷久弥新,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开放体系。

  中华文明具有的包容性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丝路海运”联通全球43个国家100多个港口,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杂交水稻技术、菌草种植技术等在非洲推广,助力非洲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為当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既传承歷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各国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开辟的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开创的是人类文明新形态。

  秉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復兴的文化根基,中华文明必将谱写新的华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定越走越宽广。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